大明王朝的建立已經有三十多年了,新一代的年輕人在朝廷的教育下也已經成長起來了,但是那些活着的老古董依然有之,所以對于方孝孺的看法也各有想法,但是,反對的居多,你沒有看錯,基本上都反對了,他們認為方孝孺跳得太遠,對思想進步沒什麼好處,畢竟,人心思定,随意更改,難以保證,說不定會動搖朝廷的穩定。
畢竟,人老了,想法就有些跟不上了,總覺得别人的新想法就是對自己的亵渎,就是要推翻自己,他們已經忘了,當年,他們自己也是這樣的,踩着别人,才踏上現在這個位置的,隻是,屁股決定腦袋,現在他們也是衛道者,在腐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明朝初期,出身貧農,靠武力奪得天下的乞丐皇帝朱元璋對儒家的思想還是比較重視的,雖然也有一些不太合情理的行為,或者說那叫做想到啥做啥的胡亂指揮。
縱觀明史,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在朱元璋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他對佛道二教的态度很是矛盾,既重用佛、道二教,籠絡信衆,借用他們的力量在地方上有所作為,又時而大肆殺戮和尚、道士,舉起屠刀,誰都不認。
同時對思想界的權威儒家、法家等也是如此,雖然他經常大罵李斯、韓非等代表的法家,但他治國思想的精髓,又多是從法家著作中生吞活剝而來的,雖然有些變态,從他以重典治理貪腐就可以知曉,畢竟幾年之内殺了不少人呢,據說超過十五萬,也不知是真是假。
在他與人交談中,他一向标榜孔、孟,言必稱三代,時不時還能背誦幾句,說出自己的看法,來獲取别人的認可,這也是很常見的。
從他的種種行為來看,儒家思想似乎是他的惟一旗幟,但他在骨子裡又實在看不起儒生,經常辱罵那些隻知道掉書袋的儒生。
但是,社會現實的嚴酷性,又讓他不得不倚重儒生,明朝建立之初,前元留下的弊政衆多,地方腐敗不堪,羁縻混亂,給朝廷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這讓滿朝的文武和朱元璋很是頭疼。
他們都很清楚,不僅治理地方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而且京師裡朝堂之上也需要一批文人學士,至少一些大的政策還需要這些懂知識的人來制定,所以缺乏的人還是很多的。
朱元璋對于羅緻治理天下的賢才包括前元遺民,還是表現出相當的耐心與真誠的,這不僅是口号,而且還是身體力行,說到做到的。
對于一些早期投奔他的讀書人,如宋濂、劉基、陶安等,他也一度都非常信任,甚至是用來作為太子的老師,輔助朝政。
建國前後,對他們也曾給以特殊優待,如把劉基看成是自己的諸葛亮、張子房(良),從不直呼其名,而尊稱之為先生,這算是皇帝所能給予的最高禮遇了,總之還是很讓人喜歡的,所以因為種種原因,儒學的發展很是坎坷,後來幾經變化,大的學派也沒有多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卻難以成為規模。
今天的大明報上用了很大的篇幅宣傳了方孝孺,包括他這些年的經曆,思想變化,建文新政的得與失,總之,幾乎可以稱之為方孝孺特刊,畢竟,其他的新聞與之相比,似乎都沒有什麼存在感,這是赤裸裸的的忽視啊,況且,本來好像就沒有什麼存在感。
是的,這是中愈特意交代的,作為兒子,他要幫助自己父親一把,作為一個骨子裡想要改變命運的人,有這樣的引起大反響的事情,當然得多多利用一番,多做點事情。
沒辦法,在這個時代,光靠一張嘴說,已經不能讓人們詳細的了解一個人了,雖然它是一個很有效最快速的傳遞消息的方式,但是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例子數不勝數。
一句話,傳給另一個人可能還是原樣,傳給第三個人,還能聽出大緻的意思,傳給五個六個,那就問題大了,說不定早己經變了樣,而你有沒有辦法阻止,甚至都沒辦法解釋,要是有了更加廣泛的傳播,那就更不能相信了,誰知道說的是真還是假啊?
所以,還是成篇成文的文字實在一些,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也能看得清楚明白,不會讓你聽瞎話,被忽悠。
當然為了滿足某種需要,一些文字藝術還是要講的,這一篇文章是中愈在很久之前就交代的,王師兄做了領頭人,大明報的記者依次采訪了當事人,還有方孝儒的友人,确定了一些事情,最後整理而成的,當然潤筆是少不了的,最後的稿件也讨論了多次,才由中愈和父親方孝孺做了決定。
隻見這上面說啊,洪武十五年,東閣大學士吳沉等起薦方孝孺,應征至京,在奉天門奉旨作《靈芝》、《甘露》二詩,甚合上意。
賜宴時,太祖朱元璋有意使人欹斜幾具,試其為人,方孝孺正之而後坐。朱喜其舉止端莊,學問淵博,有期待日後輔佐子孫之意,厚禮遣回鄉。
此後十年,居家讀書寫作,著《周易考次》《宋吏要言》等篇。
31歲時,仇家于叔争訟,詞連孝孺,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問罪。朱元璋見孝孺名,特名釋放。
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後政刑;而太祖則主張以猛治國,運用嚴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沒有對方孝孺加以重用。
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受薦,授漢中府學教授,深為蜀獻王賞識,聘為世子師。王尊以殊禮,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
…………
一群人在這裡看着那些報紙,讨論着,讨論着,不過似乎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這個辯論大會要在宮裡舉行,那就是很多人看不了,這可怎麼辦呢,可不能這樣,我還得進宮,去見識見識呢,再說不認真聽聽,怎麼知道方先生到底講了些什麼,怎麼能讓廣大的學子來學習呢?
唉,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