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阿爾罕這一趟從拜占庭回來,帶回來了夏鴻升最想要的東西。
說是書籍,其實主要都還是羊皮卷或是羊皮手書的這種新式,因為眼下的歐洲還沒有印刷術。所以要找到這些抄本十分不容易,能找到一千多本,可見阿爾罕也的确是在拜占庭費了一番大功夫了。
夏鴻升自己,是根本看不懂這些東西的,那些書籍上面多為希臘語,另外還有少數的拉丁文,夏鴻升根本不認識,隻能依靠阿爾罕找來的翻譯人員。
阿爾罕找來的翻譯并不多,隻有區區三人。倒不是阿爾罕不用心,隻是這些翻譯人員極不好找到。因為既懂的漢語,又懂得希臘語的人多為這些胡商,忙着掙錢的胡商哪裡會有心思去坐下來翻譯書本?而且,這些胡商其實文化程度并不高,讓他們翻譯出來,效果會很差。
但是也沒有辦法,夏鴻升眼下隻能這麼着了。
夏鴻升将那些羊皮卷和手書抄本都運送到了印刷廠中,好生存放了起來,讓那三個翻譯就在印刷術立刻開始着手将這些書籍上面的東西翻譯成為漢語,然後再在翻譯之後的基礎上加以文筆的潤色,之後才能進行刊印。
最好的還是能有一批原本就文章寫的很好的讀書人,又會希臘語,如此一來,翻譯起來就要好多了。可惜,這種人太難找了。
不如去忽悠忽悠王玄策?夏鴻升撓了撓頭,反正日後也是想讓他到中亞西亞乃至于歐洲那一塊兒周旋的,不如讓他提前先學了那些語言?
十年之後,就是波斯被大食逼迫的走投無路的時候了,按照曆史,波斯會派出末代王子不遠萬裡向大唐稱臣求援,而李世民則因為波斯太遠,而拒絕出兵幫忙後來波斯稱臣,波斯王子入長安,高宗冊封右威衛将軍。卻也未曾插手。不能說這個決策不對,因為曆史上那個時候的大唐雖然強大,但是将軍隊派駐到如此之遠的地方進行超遠距離作戰,是沒有那個能力和條件的。換做是誰。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會出兵幫助波斯的,即便它在怎樣富饒。大食擴張,滅掉波斯之後,繼續東進,同大唐在中亞地區争奪利益。曆史上。大唐與大食真正意義上的直接對抗,體現在怛羅斯之戰。其正值在唐玄宗統治晚期之時,大唐軍隊與大食軍隊的那一場兵鋒交戰,以大敗收場。那個時候,大食實際上還仍舊沒有能夠動搖大唐在中亞的地位。但不幸的是,緊随而來的安史之亂,是大唐再也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去顧及中亞,經營西域了。而盡管那一次交鋒以大唐兵敗而收場。但是仍舊展現出了大唐軍隊驚人的戰鬥力,以至于阿拉伯人東進的腳步就此停下在了中亞,不敢繼續向東擴張。
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曆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之間的直接碰撞,大唐軍隊雖然有數萬之人,但其中多是附屬大唐的小國之中組合起來的蕃軍,真正的大唐軍人人數并不多。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則至少達到二十萬之多,還另有援軍。且唐軍深入七百裡,已經在大食的地盤上面,補給和情報都處于劣勢。且唐軍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聯軍中負責外圍警戒的葛邏祿部臨陣背叛。導緻唐軍陣腳頓時大亂,被阿拉伯援軍所趁亂所襲。
由此可見,大唐軍隊當時的戰鬥力仍舊相當高,若無安史之亂。與阿拉伯帝國在中亞仍舊可以匹敵,而阿拉伯帝國能否撼動大唐的中亞地區的霸權,也未曾可知。實際上,很多曆史學者認為,如果不是唐帝國内部的那場内亂,也許。不過幾年,他們就會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他們的霸權,但是,随後爆發的安史之亂卻使唐軍永遠的失去了這個機會,也正是這場來自帝國内部的持續八年的内戰,幾乎耗盡了這個強盛帝國的所有财富,衰落從那個時候才驟然開始。從廢墟中重建的那個帝國已不再是曾經的天可汗帝國。
然而無論怎麼說,敗了就是敗了,安史之亂也已成史實,大唐終究走上了盛極而衰的沒落,喪失了對中亞的控制權。
可以說,沒有波斯的敗亡,就沒有大食的崛起。
對于大唐來說,最好的狀态應該是,波斯不好不壞,不勝不敗,大食一家獨大,其他的中亞小國以波斯為首對抗阿拉伯人的入侵,亂戰個幾十年,上演一場中亞的戰國時代。
而大唐就可以一邊經營西域,将西域之地徹底的大唐化,一邊坐收漁翁之利,大法戰争财,然後在他們都消耗的差不多了的時候,再以西域為基地,用風卷殘雲之勢介入其中,占據中亞。
這正是王玄策的用武之地。
有此決定,夏鴻升便立刻鋪開一張紙來,拿炭筆在上面開始勾勒地圖。
不是吹牛,夏鴻升對自己畫地圖的本事還是相當自信的。高中的時候讀的文科,地理老師畫地圖根本不用看,直接粉筆就在黑闆上畫,跟書本上的地圖連個彎彎都不差,引得大家以為神技,紛紛練習畫地圖,以期自己也能夠畫到這樣的地步,好出去莊博一。夏鴻升文綜學的很不錯,彌補了數學和英語的短闆。地理不差,後來教學的時候還用這個本事在教地理的老師面前顯擺過。
這個世界很大,大唐其實很小。
用自己從後世帶來的種種知識和先機作為金手指,能否成為一個支點,讓大唐撬動整個世界,這是個不能确定的命題。
但是夏鴻升願意試一試。否則内心總歸不甘。
或許這隻是一個任性妄為的理想主義者的野望,但夏鴻升願意為之一試。
一副隻有海岸線輪廓的世界地圖,從夏鴻升的筆下盡其所能詳細的畫了出來。
将這張地圖又印着畫出來一份放進自己上鎖的箱子裡,夏鴻升帶着另外一份離開了家門,往莒國公府前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