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聖人心中是何念頭,秦進忠隻是低着頭不回話。他深知自己如今的地位都是眼前這位帝王給予的,他既然可以給,自然收回也隻是一句話的事。
他走到這一步,靠的可不僅僅隻是當年陪同聖人一起長大的情分,而是他自己懂分寸,知進退,他的确收了不少好處,但是那都是聖人默許的。因此,雖然秦内相在宮中權勢不小,他還是深知這等大事不是他能夠參與的。盡管各路皇子都在拉攏他,他卻隻忠心聖人一個,這才是他在宮中長時間屹立不倒的原因。
别看聖人似乎是在問話,但是他可不會指望自己真的給出一個答案來。
誰也不知道大明宮裡聖人和秦内相的這段短小的對話。
若是被人知曉聖人龍體欠安,已經開始考慮身後事的話,想來京中将會波瀾更甚。
太子被擒下的翌日,衆位皇子、朝臣上朝,也是為了探聽對太子等人的發落。
果真,太子身死,聖人無處追究,但是對于這些附庸太子造反或是太子一黨的人那是毫不留情。在聖人看來,太子之所以會做下如此十惡不赦的大事,都是手下這群人給撺掇的。
一場朝會,當朝就撸下了十幾位□□的成員的官位,盡管他們根本就對此事一無所知。随後還有聖人親筆簽發的涉及此事的幾十戶人家,俱是抄家、男丁下獄或流放或斬首、女眷被發配為官奴,絲毫不留情面。
朝上諸人俱是膽戰心驚,生怕牽扯到自己身上,不敢反對。
之後,聖人又開始賞賜起昨日的有功之臣,除了聖人本就安插的諸人,那晚同賈攸一般前去護駕的人具有賞賜,例如賈攸便被加封為太子少師,雖然隻是個榮譽性的稱号,東宮現在也沒了太子,但是對于一名讀書人來說,無疑是項極高的榮譽了。衆人也因此看出了他在聖人心中的地位。
諸事議罷,接下來是對太子及東宮親眷們的處理。這下衆人可犯了難了,按照常理,太子謀逆,太子的子嗣、姬妾都要遷出宮去。一般來說,子嗣被廢為庶人,姬妾除了太子妃外都要被賜死。
可是聖人顯然對太子還有些挂念,太子在聖人面前自盡,無疑觸動了聖人,這也是大概太子為何這般做的原因,想要為自己的子嗣博取皇父的意思恻隐之心。
況這些年來,雖然太子不得聖人的喜愛,太子妃卻是聖人常常誇贊過的賢孝佳媳,太子妃并無所出,太子的長子,也就是聖人的長孫也是常常出入皇宮,受到聖人的喜愛的。
加入今日自己等人落井下石,來日聖人想起太子來,還不是要吃些挂落。須知,太子可是聖人一手教養長大的!
衆人俱是緘默不語,這可是聖人您的家務事,我們還是不參合了吧!
這時候,二皇子勇親王卻是大大咧咧地站出來,他素來勇武,從封号中可見一斑,數次在邊關領兵,算是一名虎将,倒也受到軍方一些人的擁護。
他卻是贊同嚴罰的,畢竟在他看來,自古立嫡立長,太子是嫡長子,壞了事,自然該輪着自己了,唯一可慮的便是自己的大侄兒,若是不趁機将太子一系打落,将來老爺子想起太子的好,立長孫該怎麼辦?
聖人在上邊無喜無怒地看着二兒子一臉正氣地說話,沒有說話,勇親王越說越來勁,甚至直言:若聖人下不了手,他願意替皇父出面。
與他不同的是,九皇子雍王殿下卻是站出來為太子求情,沒有為太子之罪推脫,隻是言及天家父子,到底骨肉親情,既然太子已經去了,稚子無辜,希望聖人網開一面。
賈攸在邊上聽着,越發覺得雍王是位可造之材,現在衆人雖然顧慮将來被牽扯而不願意談及太子的處置,但是這個節骨眼上,卻更沒有人敢直言放過太子,這可是謀逆大事!
畢竟盡管聖人再看重太子,便是将來想要為太子翻案,現在也還在氣頭上,現在為太子說話,一不小心被人誣陷為太子餘黨,那可沒處說理去。
但是大臣們可以不說話,身為太子的親兄弟,若是此時落井下石,那在聖人眼裡可就落下不好的印象了。若是為太子求情,此時多嘴頂多觸怒聖人,待聖人回過神來,說不定還要贊一句兄弟有愛。端看你有沒這個膽量了。
十二子徒汶卻是未說話,上朝前他母妃可是千叮咛萬囑咐若是聖人問話,一定要為太子求情,反正太子已經壞了事,再怎麼樣也沒可能了。倒不如借機刷個好名聲。可以說甄妃不愧是能夠在後宮盛寵二十年的女人,單憑對聖人心思的這份把握便不輸給她人了。
隻是她未想到,饒是她各種囑咐了,十二皇子卻仍舊有些不安,太子這般行事,惹怒父皇是必然的,自己若是給他求情,連累自己可不好,倒不如順水推舟,直接将太子一脈徹底搞定,他也有些擔心出個皇長孫什麼的事,這可不是沒有先例的。
盡管滿心不願意為太子說話,但是甄妃的囑咐好歹有些作用,因此輪到他的時候,他反倒有些踯躅,隻是含含糊糊地說道:父皇聖明,自當乾剛獨斷雲雲。将這件事推了個幹淨。
賈攸卻是心中一哂,十二皇子此舉可是大大減分了。若是他有志于皇位,不論處事如何,一點很重要,那便是要有自己的決斷。須知耳根子軟,沒有主見的皇帝極易被人操縱,導緻皇權旁落。
若是一般的皇子便也罷了,偏生十二皇子還有甄家這樣的外家在,甄家在江南權勢滔天,若是聖人考慮十二皇子繼位的可能性,難免會擔心外戚的問題。
果不其然,賈攸看到聖人雖未說話,但是眉頭卻皺了皺,顯然心裡有些想法。
十二皇子這般行事,看似誰也不得罪,其實是做了牆頭草,最是遭人不滿。
餘下諸位皇子俱是各有其觀點。
聖人當朝并沒有說話,隻是留下了諸位皇子。
具體如何無人可知,隻知道太子一家人被圈禁起來,但是聖人卻封了太子長子為義忠親王,看來對太子還是留了一點餘地,隻想着把太子的子孫養廢了,做一個富貴閑人罷了。
至于諸位皇子,凡是想要踩太子一腳的,不是被斥責為不悌兄長就是被罵成是兇懷叵測,寥寥無幾的同情黨反而得了誇獎,有愛兄長之類的,至于如十二皇子這般的搖擺黨,聖人隻是揮揮手當成沒看到。
先不提皇十二子回宮後甄妃會怎樣的失望和不滿,皇十二子在聽了母妃的解釋之後又是如何地追悔莫及,至少在此事上面,顯然他已經落後一籌了。
太子妃及其東宮一幹人等得了消息之後,一方面慶幸于自己逃過一劫,另一方面卻對自己的叔叔們頗有微詞,這麼多個叔叔裡,除了九皇叔和十三皇叔外,竟然沒有人站出來為自家求情!不是想要一力将自己等人打入深淵,便是漠而視之,全然沒有半分看顧。
好歹保下一條命來,自己等人還沒有被從玉牒上除名,盡管被圈禁,但這已經是曆朝曆代造反人的後代中下場最好的了。
因此,東宮的人千恩萬謝地逃出生天,默默地搬離了東宮,他們被安置在城内一處偏僻的王府裡度卻餘生。
在諸位皇子退散之後,聖人坐在殿上,久久思索:自己的這幾個兒子,誰能擔當重任?
二皇子?不孝不悌!
三皇子?文弱書生!
四皇子?體虛多病!
五皇子?庸碌無為!
六皇子?唯唯諾諾!
七皇子?暴戾不堪!
八皇子?貪花好色!
九皇子?恩――
…………
十二皇子?無主見,耳根子太軟,外戚勢大!
十三皇子?母家不顯,且脾氣太直!
至于餘下的幾位皇子俱是年紀不大,不在考慮範圍之内。
将自己的十幾個兒子拉出來一一比劃過了,想來想去,竟然是平日裡最不顯山露水的老九最為合适。
不提她自小養在皇後名下,算是半個嫡子,單說他的能力,但凡是交給他的差事沒有不完成的。更重要的事,自己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聽到老九在自己面前給其他兒子上過眼藥。
盡管老九平日裡不喜形于色的,成日闆着張臉,不像十二那般甜言蜜語叫自己歡喜,但是也可以從日常的舉動中看出他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如此諸般聯想,想到今日老九對太子的寬厚,若是――将來自己便是去了,也會安心不少吧!若是換成老二那般的,他的那幫子弟兄們怕還不夠殺呢!
越想越讓聖人對九皇子看重起來,隻是他并沒有将這些念頭說出去,隻是暗自藏在自己心裡,打算再考察考察,畢竟自己的身子實在是熬不住啊!
太子謀逆造反事敗一事,在聖人雷厲風行地處置中迅速了結,便是有些什麼暗中的湧流也暫時停滞下來觀望。
而在得知了太子事敗的消息之後,在城外清修的賈敬卻是一臉慘白地回到了賈家,見到賈攸,隻說了一句話,頓時叫賈攸神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