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有一計,大家一起幫着想想看怎麼樣。”徐庶剛剛提到司馬懿會主動求戰,魏斌忽然想起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策略。
“哦?右将軍請言明,我等一起參詳。”徐庶現在一點都不敢小看魏将軍的策略,這子午奇謀實施的成功,便全賴魏大人之功。
“我料司馬懿可能會再觀望一陣,畢竟他們還有魏廷援軍的希望,而且一動不如一靜,守城固然無益破敵,但總比貿然出擊被我再次擊垮好的多。”
說到這,衆人皆大笑,魏斌也是有些得意道,“所以我認為司馬懿如果決定守城,則必須穩住軍心,一旦軍心喪失,便會禍起城内了。那麼我們來動點手腳,主動告訴長安廣大善良之軍民以真相,如何?”
“此計甚妙!”徐庶一聽,擊掌叫絕,“右将軍才思敏捷,徐庶佩服!”
其實徐庶一直挺擔心魏大人貪功冒進,或者被勝利沖昏頭腦,一時不能正确判斷形勢的,但目前看來,右将軍似乎正确的運用了自己的信心。
“如此便好,還請幾位文筆拿得出手的,多寫一些字條,就說潼關已被我軍拿下,現在長安是座孤城,趁早開城投降,我們一定善待投降之人雲雲。。”魏斌一時大起童心道。
“那,大人我們要寫多少?”一個副将問道。
“額。。。至少得寫個幾千份吧!”魏斌一拍腦袋。
這個夜晚,蜀軍大營中的中軍燈火通明,周圍巡夜守衛的軍校們看到這個情景,有好事之人還問,“大人們這麼晚了不睡覺做什麼?”
“誰知道,大概在忙着定什麼策略吧。”好事之徒二号無聊的回答道。當然要是他們看到這軍帳裡是一群人在奮筆疾書的情景,一定會驚呆了吧。
忙了一晚,魏斌等人一共寫了數千張“告示”紙條,趙禮問道,“大人,我們怎麼弄進去?現在長安城的東門應該每日還會開放一兩個時辰,不如找人扮做百姓帶進去?”
魏斌笑道,“帶進去然後怎樣呢?挨家挨戶發告示嗎?怕是沒貼幾張就被捉起來了。”
衆人也都犯起愁來,這寫字他們還在行,發傳單的事兒都不在行啊。
魏斌其實早在想出這個計策前就有了個設想的雛形,這時也不回答,走出去來到一堆攻城器械旁邊,反複打量着。
徐庶也跟着熬了個通宵,眼睛通紅,看着魏大人的舉動非常不理解的問道,“将軍,看這投石車作甚?哦,難道您想。。。”
“哈哈哈,正如軍師所想,”魏斌大笑,“用投石車把這些字條給投進去不就行了。”
一個偏将趕忙問道,“将軍,這些字條都是帛紙,非常柔軟,實在太輕了,怎麼投的進去呢?”
趙禮這會兒變得異常聰明,訓斥道,“蠢啊你,用石頭等重物将字條綁住不就可以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衆人都笑了起來。
魏斌眨了眨眼睛,又湊過去對着徐瘋子耳語了幾句,徐庶一聽,臉上笑得比哭還難看,“大人這不是為難我嗎,這晴空萬裡,我上哪找風去?”
魏斌可不管徐庶的“哀求”,“惡狠狠”道,“我不管,你趕緊把風給我整來,這些字條可就等着你的西風了!”
苦了徐庶,總算是在第二天等來了要的風,由飛騎營護衛着,将這些投石車運抵長安城的西側。現在城中沒多少騎兵,要是有步軍膽敢不自量力沖出來破壞投石車的話,就分分鐘滅了他們。
接着便出現了司馬懿他們後來聽到的消息所報,投石車為主,射箭為輔,魏斌手下将數千份“洩露了”天機的字條全部射到了長安城上空。伴随着不大不小的西風,一些字條落到了城牆上,而更多的字條落到了長安城中。
守城的魏軍士兵有不少人都拿到了這個奇怪的“漂浮物”,打開一看,居然發現了令他們非常驚悚的内容。有些人趕緊報告給上頭,但更多的則是如同瘟疫一般傳染開的恐慌。
司馬懿等人極其震驚,連忙下令各中下級軍校,将所有收到的這些字條統統收回,還派出人手在長安城中挨家挨戶搜查撿到這些“傳單”的百姓,命他們交出來。一時間長安城中鴨飛狗跳,雞犬不甯。
後世有句話說得好,叫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司馬懿等人愈是不允許各士卒收留此物,越是有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長安城被困,被朝廷“抛棄”的消息。軍中很多人在巡邏、吃飯、訓練時都會偷偷互相詢問,“看到那個字條了嗎?”“看到了看到了,也不知道真的假的”“這還能有假,要不是真的,為何一點援兵都沒有?”。。。
而坊間百姓們也瘋狂私下傳播着這個消息,很多百姓甚至開始有組織的往城外逃去。但後來司馬懿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再去加強戒嚴不許出城後,大家夥的意見愈發大了。
過了十餘日,在一次例行的軍前會議上,有糧秣官向司馬大人彙報了一個糧草情況,稱因為潼關的補給糧草未到,長安城中的軍糧不足一月了。
司馬懿也沒辦法,隻能說道,“這樣吧,想辦法減少軍中每頓的供應量。。。“
糧秣官有些猶豫,但是一下跪倒在地勸道,“大将軍,現在軍心不穩,如果減少糧食供應的話,恐怕會讓衆軍士心生更多不滿。”
司馬懿的臉色一下變得非常不好,“汝方才所言,軍心不穩,是誰人教你這麼說的?”
糧秣官臉色大變道,“末将失言,請大将軍恕罪!”
司馬懿緩緩道,“糧秣官妄議軍心,拖出去打二十軍棍!”
糧秣官也不抵抗,就這麼被執法的軍校拖了出去。
看到司馬大人很不高興,兩側的武将們都不敢言語。少頃,司馬昭才出列道,“大将軍,不如我們主動出擊,說不定可以扭轉軍心。我軍人數占優,如果策略得當,其實還是有較大勝算的。”
司馬懿面色稍霁道,“子上,你有何策?”
司馬昭想了數日才得到了一個自認為完美的策略,“我軍可分兵兩路,一路兩萬人馬,多立旗幟,佯裝主力東進,放棄長安,直奔潼關,從時間上來計算,朝廷的援兵應該已經到潼關以東了,這樣對方會認為我們想要撤退,必然會派騎兵進行追擊,我等趁對方騎兵離去,率一到兩萬人攻擊城外的蜀軍大營,盡量在營内交戰,相信絕不會處于弱勢。如果對方騎兵回救,則那兩萬人可與朝廷援軍夾擊潼關,必下之。等到騎兵回援時,我們已在蜀軍營内,蜀營障礙甚多,對方騎兵肯定無法展開攻勢,我方至少有五成機會獲勝。最重要的是,潼關會被我軍奪回。“
“如果對方騎兵不回救呢?”司馬師問道。
“他們五千騎兵想吃掉兩萬大軍未必那麼容易,而另一路的我們就有不低于六成的機會擊退對方本營人馬,長安城隻留下五千兵馬防守即可。這樣總比待在長安任由流言四起的好!“司馬昭信心滿滿的說道。
衆人也覺得有道理,都把目光望向了司馬大人,“大人?子上的策略不錯,不如就幹吧!”“我們幹吧!司馬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