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策行三國

第733章 劉晔獻計(周一,求推薦!)

策行三國 莊不周 2566 2024-01-31 01:12

  荀彧來司徒府是商量丹陽太守的人選事宜,那是關系到全局的部署,不能大意。可是在楊彪慎終追遠的深謀遠慮面前,揚州的争奪也隻是眼前小事。涉及聖人教誨,被楊彪教訓了一頓,荀彧難免有些惶恐。在楊彪面前,他畢竟還是後輩。

  但道理好講,事情卻還是要一件件的辦。長安的現狀就是如此,錢糧都很緊張,如果要提高讀書人的待遇,隻能從軍隊和工坊抽調。軍隊關系到朝廷眼下的安全,工坊關系到朝廷将來的發展,哪個都不能減弱。想來想去,楊彪也沒什麼好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的底子實在太薄了,變法剛剛推行,正是還沒掙到錢,卻要到處花錢的時候。

  三人反複商量,最後劉巴提出一個建議,對鹽鐵、戰馬等重要物資實行專賣,先收回來,再交給指定的幾家經營,讓他們先交納一定的費用,解決朝廷眼前的危機。至于那些讀書人,現在的确沒那麼多官職安排他們,而且也不宜一概授以官職,可以進行分流,選拔一些學問好的去教書。關中現在有近百萬人,沒讀過書的人很多,能安排一些人就業。讓軍中再接收一部分,宮裡再接收一部分,與各工坊聯絡,再請他們接收一部分,幾方聯手,應該能解決不少問題。

  最後,他們又談到了丹陽的問題。楊彪堅持不能放任孫策占據丹陽,荀彧沒有直接反對,最後提出一個建議:行文洛陽,讓太尉朱儁在參加比武的人才中挑選适合的人去丹陽上任,最好是青徐兩州的士人。楊彪雖然覺得荀彧有點滑頭,施緩兵之計,卻也覺得朝廷的确不宜與孫策發生直接沖突,勉強接受了。

  最後,荀彧提到一個重要問題:揚州可以暫時讓給孫策,交州卻必須控制在朝廷手中,州刺史、郡太守都要換成朝廷信得過的人,而且要搶在孫策留意交州之前。控制了交州,将來孫策如果有什麼異動,就可能從背後牽制揚州,讓孫策三面受敵。

  楊彪覺得有道理,欣然答應。

  談完事,楊彪讓劉巴送荀彧出府。兩人一邊走一邊談。荀彧問了很多南陽的情況,自承對南陽的事務了解不深,希望劉巴能夠多提意見。劉巴謙虛了幾句,對荀彧說,他雖然在南陽考察過一段時間,但是沒有具體任職,所得的印象也比較膚淺。要想真正了解南陽的新政,最好還是找那些在南陽做過官的人,比如楊弘。楊弘接觸到了南陽的很多政務,感觸比較深,可以讓他回來。此外,南陽有不少外地士子,比如颍川的趙俨,關中的杜畿,可以想辦法和他們進行聯系,了解一些情況。

  劉巴最後提醒荀彧,你可以和劉晔接觸一下,他從九江來,對九江、廬江的情況比較了解,也許會有幫助。荀彧覺得有理,再三感謝,和劉巴拱手作别。

  ——

  對荀彧的來訪,劉晔一點也不意外。寒喧過後,聽完荀彧的苦惱,劉晔笑了。

  “聞說令君大父是颍川四長之一的荀神君,令君可知在朝廷能夠直接任命的官員中,什麼人和百姓接觸最多,離得最近?”

  荀彧略一思索,撫掌而歎,握着劉晔的手。“子揚所言甚是,我怎麼把這件事給忘了。多謝子揚提醒。我會向陛下推薦子揚,請子揚在陛下面前言說方略,共襄盛舉。”

  劉晔喜出望外。他是新來的侍中,在天子身邊時間還短,還沒等到單獨侍駕的機會,隻希望荀彧能将他的意見轉告天子,沒想到荀彧要讓他當面向天子進言,這可是難得的表現機會。他連忙拱手稱謝。

  “多謝令君。”

  荀彧很高興,又與劉晔交流了一些看法,越說越投機,越說越高興,當即起身趕往天子所住的偏殿。天子倒是知道劉晔這個新來的侍中,聽說他有好的建議,也很滿意,立刻命人招劉晔來見。劉晔很快到了,向天子行禮,自報家門。

  天子勉勵了幾句,誠心向劉晔請教國事。劉晔也不謙虛,躬身說道:“陛下,山東大亂,州郡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強者有二:袁氏父子據冀州、兖州,孫氏父子據豫州、荊州,看似勢均力敵,其實不然。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登高一呼,天下影從,袁紹自以為天命在己,革命之心昭然。此逆臣也,朝廷當讨之。孫氏父子出自寒微,孫堅以軍功起家,蒙先帝賞識,位登二千石,爵封列侯,讨董時身先士卒,勇冠諸軍,驅董卓,掩皇陵,淨皇宮,為忠臣典範。此忠臣也,朝廷當撫之。”

  天子連連點頭。“孫堅的忠勇,朝廷也是知道的。隻是其子孫策野心勃勃,恐非朝廷之福啊。”

  “陛下聖明,孫策的确有可能成為朝廷之患,但絕不會是現在。”

  天子大喜,看了一眼荀彧,身體前傾。“子揚細細說來。”

  劉晔舉起三根手指。“臣有三個理由。其一,孫策未必忠,卻是個孝子。孫堅忠勇,他在世一日,孫策縱有再大的野心也不敢自立。孫堅正當壯年,如無意外,至少可以活二十年。二十年之内,孫策不會有異動;其二,孫家父子出身卑微,不為世人所重,雖然占據豫州、荊州,但支持者甚寡,尤其不得各州郡大族支持,有若浮萍,需要時間慢慢經營,急則生變;其三,袁氏父子強盛。卧虎在側,百獸蹑行,枭鷹在天,百鳥收聲。在袁氏父子覆滅之前,孫策縱有野心也不敢自取其禍。有此三者,孫策不得不委屈求全,避退會稽,行尺蠖之計,隐忍待時。”

  天子不斷地點頭稱是,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地吐了一口氣。荀彧也非常高興,随即提到了他與劉晔商量過的問題。他知道答案,卻沒有直接禀明天子,将這個機會留給劉晔。劉晔非常感激,侃侃而談。

  “陛下,臣剛才的三個理由中便有一條可解眼下難題。孫氏父子缺少人才,又有心借朝廷之勢,必不會拒絕朝廷任命的縣令長。豫州、荊州皆是大州,各有縣近百,一縣需令長一人,主簿、縣丞、縣尉三人,安排數百人綽綽有餘。如果一來,朝廷可解人滿為患之難,孫氏父子根基穩固,足以與袁氏匹敵。”

  天子沉吟着,有些不解。“将人才送往孫氏父子麾下,豈不是養虎為患?”

  “陛下,這些人都是陛下诏書所拜,前程富貴盡在朝廷之手,他們豈會依附孫氏父子?将來不管是在荊豫為官,或是在朝廷控制的州郡為官,都會心向朝廷。經數年曆練,脫穎而出,朝廷一紙诏書即可得能臣無數。就算有人見利忘義也是少數,不足為患。如果人心在漢,孫策又豈能自斷根基,逆衆而行?”

  天子想了想,笑了起來。“好一個借雞生蛋之策。不意宗室中竟有這樣的人才,令君,你覺得如何?”

  荀彧笑道:“恭賀陛下得一賢才,此乃朝廷之福。”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