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愈長長地籲了口氣,努力壓下心中那股激蕩的情緒,一跨六百年,今日站在這大明的皇宮前,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盡管中愈已經在頭腦裡構思了很久,想象他見了那個傳說中的懦弱皇帝,那個坐擁天下卻被自己的叔叔搶走了皇位的年輕皇帝,該怎麼說,怎麼做,用什麼樣的态度對待他,如何讓他來改變,借此改變自己一家的命運,這些問題卻沒有答案,至少現在沒有。
跟着父親一步一步慢慢走進宮廷,兩人都沒有交談的意思,該交待的昨天已經都交待了,方孝孺的心裡也有些糾結,自己抛出的那些觀點雖是在中愈的提醒下總結出的,但确實是挑戰了某些觀點,會不會牽連到自己的孩子,誰也說不準,但好在自己的恩師潛溪先生也有過相似的論點,這也算是承襲恩師,道義上也與支持的點。
值班的小太監是知曉皇爺下诏讓帝師的公子觐見的,一見他們來了,便引着他們進入了奉天殿的東廂房。
大明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他就那樣靜靜的坐在龍案後面,低頭正在批閱奏折,中愈和父親兩人等着皇帝批閱完奏章,中愈偷偷打量了眼前的皇帝陛下,年輕的皇帝陛下認真的樣子真是很帥,一身龍袍也是盡顯威儀,這要是放在後世,就是個典型的小鮮肉啊,中愈對這個因為自身的蹤迹不明,而在六百年後還吸引着衆多明迷的當事者還是很感興趣的,本以為他是個弱不禁風的柔弱男子,仔細一看還是有些筋骨的,老朱家的基因還是不錯的,看來曆史還是不能盡信啊。
皇帝陛下批完奏章後,擡頭看了看站在下方的兩人,“老師來了,來人,賜座,這就是老師的長子中愈吧!”中愈強自壓下自己雲遊天外的想法,按下激動的心情,畢恭畢敬的一撩長衫下擺,跪下将頭深伏在地毯上,大聲道:“草民方中愈,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允炆盯着他看了一會,頓了一下:“你就是方中愈?十六歲的方中愈?”言語中透露着驚訝,畢竟他是知曉一些事的,本以為這中愈知曉軍事,偏愛行伍,應該是五大三粗的,沒想到是這個模樣。
“回陛下,草民正是。”
“年後這段時間,你的名字在朕的耳邊出現了很多次,宮裡的宮女和小太監們都在談論你,你是個了不起的年輕人啊。”
“草民才疏學淺,不敢當皇帝陛下謬贊。”中愈低頭再拜。
“哦,是嗎?”朱允炆頗有些懷疑的說道:“能寫出大唐西遊傳和詠竹石的人,也叫才疏學淺,那天下的讀書人都要為之汗顔了。怎麼,在朕面前,也不願意說實話嗎?”
“陛下批評的是,草民不敢欺瞞陛下,大唐西遊傳确實為草民所寫,詠竹石也是一時興起,作為賀詩送與他人,至于說引起大家注意,卻非草民之意,亦非草民可控。”中愈擡頭望了望建文帝,回答道。
方孝孺在旁邊聽的一愣一愣的,原來吳中醉是這小子,隻是這小子啥時候懂得這麼多了,居然瞞着我,不過這個思想還是挺不錯的,值得鼓勵,回去得好好說道說道。
“好吧,起來回話吧,你的每期遜志報朕手上都有一份,做的不錯,想必之前朝廷大臣的批評你也是知曉的了。”
“草民卻在市井中聽到一些傳言,但草民不怪朝中諸位大臣,畢竟新事物的出現,都是有一段接受的過程的,假以時日,當諸位大臣明白中愈所為,便會理解的。”當然還有一句,不會理解,那就永遠不要理解了,中愈在心裡接了一句。
“好好,不愧是老師的孩子,有見識也有魄力,心兇如此寬廣,必成大器啊!”
“陛下,這誇耀之詞還請陛下收回,中愈當不起陛下如此評價,陛下此舉會讓這小子飛上天的,以後就難管了。”
方孝孺一直聽着兒子與皇帝的對話,心裡還算是滿意,這孩子不怯場,算是留下了好的印象啊。
當聽到皇帝給予這麼高的評價時,方孝孺下意識的就站起來反對,純粹是一種下意識的保護,或許他也不想兒子飄得太高,畢竟樹大招風,畢竟還小。
“呵呵,老師多慮了,朕相信中愈不會那樣的,況且不是還有朕和老師看着嘛。”朱允炆打了個哈哈,便将此事揭過去了。
“中愈,朕看你寫的大唐西遊傳中講到了四大部洲,分别位于不同的地方,這片遼闊的大地上真有如此地方嗎?”
“額,陛下,在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草民鬥膽,想問您一個問題,草民聽聞太祖高皇帝曾留下了一幅圖紙,上面繪制了我大明的疆域,不知是否有此事?”中愈拱了拱手,向朱允炆問道。
“你是怎麼知道的?”朱允炆心裡納悶,自從皇爺爺時代成圖後,一直在寝宮放着,高皇帝駕崩後,此圖便再也沒在世人眼裡出現了,知曉的人少之又少,這小子是怎麼知道的。
“陛下,草民也是在市井裡聽說的,既然有這幅圖,草民鬥膽,不知陛下是否能借給草民一觀?”中愈本就是問問,以前隻知道有這幅圖,前世唯一一次的展覽自己錯過了,既然還存在着,不看多遺憾,況且還得靠這個回答皇帝的問題呢。
“哦,既然中愈感興趣,便借你一觀,來人,去取太祖高皇帝的大明混一圖。”
旁邊侍候的小太監領命去取大明混一圖,皇帝又與方中愈聊了些關于西遊傳的事情,聽得方孝孺有些納悶,難道這是代溝,年輕人的世界我不懂。
大明混一圖在中愈眼前緩緩展開,中愈陪着建文皇帝和方孝孺一起觀看了這幅當時的世界地圖,彩繪絹本,主要繪制了大明疆域和鄰近疆域内的居民區,山形,河流及其相對位置,還有一些各級治所的位置,總之是相當的精美,中愈不得不感歎古人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