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有人出面,總有一些人需要更多的支持。
朝廷在這個事情上并沒有給予快速的解釋。
至少目前有讓有關方面的人出來。
所以百姓們都在自我猜測,甚至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開始解釋這件事情,這是很不好的。
可是這種情況并沒有被遏制,因為無人出來說話。
有人在等,等一個态度。
大明宣傳部似乎也沒有任何的動靜。
按理說他們是最應該站出來解釋這件事情的。
但是沒有。
有人不明白,跑去問王師兄。
“大人,現在外面都在關注登聞鼓一事,咱們不去看看嗎?”
按理說,大明宣傳部應該是第一時間就應該趕到現場。
但是這一次似乎,他們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
王師兄,現在還在喝茶。
“去肯定是要去的,但不是現在。”
王師兄知道他們的着急。
可是有些事他們不清楚。
但是他是知道的。
在某些方面,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的。
所以,必須在一個合适的機會出現,才能将整件事情弄清楚。
這才是他們作為大明宣傳人的重要使命。
“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之前一直跟着他的那些人,現在在京師裡已經剩的不少了。
各個都分散到地方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已經培養了無數的宣傳人。
這些人在以後可以說是,他手下最為重要的力量。
宣傳部手中掌控的力量并不比其他部門的低。
輿論的力量早在平叛戰争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等諸位大臣進宮以後。”
王師兄知道一場腥風皿雨在所難免。
隻是這一次,有多少人會跳出來呢。
方中愈放過了許多人。
這些人在這些年已經安靜了不少。
可要是有機會他們絕對會跳出來的。
這就是更重要的是事情。
“接下來,你們各自帶着各自的組,分别去民間,酒樓,錦衣衛,那裡,去看看,隻要有消息,查實後,回來彙報。”
這件事情還是挺重要的。
對于他們來講,宣傳部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很高調了。
再加上,大明帝國如今如日中天。
他們管理着整個帝國的新聞闆塊,可以說是走到了巅峰。
再加上方中愈對他們的支持。
地方上的輿論力量基本上都掌控在他們的手上。
這處于一個正常的狀态。
聽到這話,王師兄手下衆人,立馬開始安排下去。
他們也感覺到了不一樣。似乎一陣風雨覆蓋在他們的頭上。
大人不說,他們也确實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可那種感覺還是知道的。
也是因為現在的情況複雜,所以這些人在有一種被大勢裹挾的感覺。
不過沒關系,他們是帝國的一份子,不管出了什麼事情,自然會有更多的人撐着在。
這個才是他們的底氣所在。
看着自己的手下一個個的離開。
王師兄心裡一陣歎息。
這一次,怕是宣傳部也壓不住了啊。
頭疼。
中愈每一次都是大手筆。
陛下也跟着中愈胡鬧。
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認。
中愈在這件事上肯定是沒錯的。
作為宣傳部的部長,他比其他人了解的更多。
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資料他都能看到。
自然對于一些額外的情況有着充分的了解。
這才是現在的權限能夠隻曉得。
陛下有心,就看能夠做到什麼地步了吧。
在登聞鼓的消息傳遞開後,不少的人都有類似的想法。
雖然他們不知道。
可是并不意味着,他們對朝廷的态勢一無所知。
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所以才會擔心。
才會考慮到是怎麼回事。
這個世上有太多的事情說不清楚,可是就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人,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
這才是這個社會的精彩之處。
王師兄不知道這一次會有什麼樣的不一樣的情況。
可是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能夠和他一樣的人,他就知道,這一次,沒有做錯。
方中愈在第一時間就接到了具體的消息。
他知道會發動,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不過,這樣也好,他可以完全的置身事外,這樣也不會牽扯到他。
至于下面的人是不是在之前就考慮到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所以啊,隻要在這件事上,能得到最終的結果就可以的。
因為,最開始可能大家猜不到。
可是隻要事情到了最後的狀态下,誰都會知道是他弄得。
這一點可以說是這些人都是知道的。
建文皇帝這個時候,也有一懵逼了。
這就是錦衣衛現在的手段嗎?
不過也無所謂了。
遲早都是要面對的,現在有這樣的的情況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朝廷在這種狀态下,确實需要更多的人。
這一次,能不能站出來更多的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就看方中愈的這一次操作了。
街道消息的大臣們,表情不一。
之前知道一些消息的人,自然之道,能有什麼事情發生。
但是也隻是一小部分。
他們隻能說是猜測。通過一些細微的情況去猜測。
而不說,他們真的就清楚一切,畢竟這是不可能的額。
方中愈的計劃畢牽扯到很多人,中間參與的人有越多。
所以現在方中愈不能保證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在這一段時間内猜測出他的意圖。
也不能保證,這件事情結束後,這些人到底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态。
時間會證明一切。
帝國的榮耀,從這一刻開始。
從前,他因為知道更多其他人不知道的事情,而走到了前面,如今是因為,他通過自己的本身,才漸漸的走到了高層。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們自己。
方中愈深刻的知道,如今的他,差得很遠,可是這絲毫不影響他,什麼時候,能夠走得更遠。
這一次之後,應該會有不少改變了吧。
方孝孺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
沉默了許久。
兒子的狀态他很清楚。上次,他和兒子談論之後。
他就知道這一切已經不可避免,隻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這讓他怎麼辦?
他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
這是當年太祖高皇帝所說的。
就算是燕王朱棣,那個時候也不願意多說他幾句。
這下年,他已經努力的做的更好,有了更高的境界。
能夠在思想上有更大的進步。
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他的想法。
能夠讓自己的學說有更多的信奉者。
這已經讓他非常高興了。
有所的,有所突破,已經是他們之前所知道的一切的。
方孝孺心裡也非常的清楚,這個世界,有太多他了解的東西。
當然更多的是他不了解的。
正是因為他知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事情就是說不了的。
方孝孺的精氣神有些萎靡,但是并沒有頹廢,因為,他還可以努力。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他的學生。
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
以後也不會改變。
所以整件事情上,沒有誰,能夠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罷了,罷了。
中愈願意這樣做。
那就這樣做吧。
方孝孺已經想好了。
中愈不會完全摧毀儒家就行,他可以幫助儒家,長得更好。
這樣算下來,他的精氣神,一下子就蓬勃了起來。
沒有人打擾他。
也沒有會在這個時候來湊熱鬧。
按到道理說,這個時候他應該進宮的。
但是因為知曉會發生什麼事情。
所以,他還在考慮,怎麼做。
皇帝也許心知肚明,但是其他的大臣們可不一定知道。
這樣機密的事情,中愈肯定不會讓太多的人隻曉得。
所以他并不着急。
這個時候想清楚了,比到時候站在朝堂之上,被其他人說要好。
這才是他應該考慮的事情。
皇帝在這一刻的心情複雜。
方孝孺的心情更讓你更加的複雜。
整件事情現在才爆發出來了一點點。
也就是說,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然也談不上有什麼的更多謀算策劃了。
現在時間過得并不算快,單頁不算慢。
能夠收到消息的人。
都收到了。
沒有收到消息的人,也有人想方設法的把消息送到他手上。
這才是最最重要的。
不管如何,大家都入局了。
下面的事情才好看呢。
人心不值得試探。
建文皇帝從來沒有想過用此來試探人心。
他隻是希望中愈能夠用正義的方式,來把整件事情處理好。
這才是他希望看到的一切。
大明帝國如今太平的太久了。
好日子過久了。
就有不少人忘了十年前的那場戰争。
那場他差點丢了皇位的戰争。
他心裡很清楚。
後世子孫,不會有他這樣的經曆。
所以不一定會對整個帝國有什麼好的想法。
所以說呢,整個帝國,在這一刻,必須要掃清所有的障礙。
他們沒有那樣的雄心壯志的時候,也不會出問題。
雖然嘴上說後人的事情,由後人自己承擔。
可是他知道,方中愈當初所說的是有道理的。
要是以後的問題是前人留下來的,那麼對于後世子孫是不公平的。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不希望,以後會有人說,是因為他的緣故,才會有無窮的麻煩。
建文皇帝朱允炆很清楚,越是清楚,就越是想要把這件事情避免。
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應該做的事情。
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想法。
現在的大明帝國才有如今的發展。
皇帝的思維自然會影響到他手下的官員。
不排除那些已經懈怠的官員,可是大家心裡很清楚,有些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诶有人想被别人淘汰。
可是不努力,确實會有接下來的大麻煩。
好東西少了,争的人就多了。
這些人正因為很清楚,所以才會在整件事情上。
李易有他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絕對不會把皇帝放在不利的地方上。
所以他在努力的幫助皇帝想好到底有那些可能出現的問題。
朝堂之上的事情,他不能參與太多。
但是現在他宮裡的事情,他卻要管着。
這是非常重要的。
皇帝的打算可能比他多,但是邊邊角角的事情不一定能夠有他想的更加的完善。
李易剛派人,把那個敲響登聞鼓的人帶到偏殿。
錦衣衛的人就趕到了。
錦衣衛除了派人監督以外。
沒有其他的操作。
這是很長長的事情。
方中愈沒有傳達下來的事情。自然依靠他們本身。
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最快的成長。
方中愈最幸福的就是培養了一大批可以幫助他處理事情的錦衣衛。
最開始守衛在皇宮裡的錦衣衛沒有弄清楚到偶滴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當他們看見,司禮監開始抓人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件事情一定不會簡單。
首先急急忙忙的将消息向上峰傳達。
然後讓自己的手下在這塊監督。
錦衣衛百戶劉能處置的非常的恰當。
他不清楚自己的這番作為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但是他隐隐約約感覺到,啊如果這件事情,他做了,會對陛下有好處。
他和李易是一樣的想法。
那就是錦衣衛的權力來自于皇權,隻要皇帝不出事。
那麼他們的帝王就不會有什麼危險。
劉能心裡這樣想着,手裡的活計卻沒有停下來。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一旁的隔間裡聽着。這個時候,他可不會出現。
一是不安全,要是來的人是刺客。怎麼辦?
他必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就算是感剛剛他自己要出去,李易也阻止了。
二嘛,自然是他知道,這件事既然和方中愈有關,那麼可能接下來的大事就要發生了。
不管怎麼說,他現在必須保證置身事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被抓進來的是個讀書人。
當然看着是讀書人。
而且,年級似乎有些大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一旁看得,其實有些納悶,就算是要發動,是不是要找個年輕人來。
這年紀有點大啊。
不過那人,看起來似乎還是很鎮定,至少沒有顯現出驚慌失措。
在他看來,這似乎很正常。
建文皇帝朱允炆這個時候,也有些對他刮目相看。
按理說,從來沒有來過皇宮裡的人來說,在到達皇宮之後,應該有一點驚慌失措的,再加上,有事被太監住進來,被錦衣衛看管起來。
這個時候的想法可能就變了。
不再像之前一樣那麼淡定。
可是偏偏這個人看起來就像是沒事人一樣,完全不像是要來告禦狀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冤情。
這怎麼看都有些不太對勁。
但是又說不出來,到底哪裡不對勁。
司禮監太監李易,也有些納悶。
剛剛他也仔細看過了。
這人的年級絕對有些大了。
甚至可以說是,比皇帝都大。
這人的冤情到底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