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赢鼎
所有新進的年輕人之中,有不少的人都覺得倭郡那地方絕對是不毛之地,而且去倭郡的話,還是要走海路,很多人都知道走海路是非常危險,一旦大船在海面上翻掉,那才是真的一命嗚呼,在強大的國力,也無法叫傾覆在大海中的戰船浮在水上。
可是現在都已經說到這種程度,能考的上科舉的人,都不是傻子,皇帝的意思大家都已經非常直白。
“臣等謹遵皇帝陛下聖谕,定将倭郡治理成為另外一個繁華的禮儀之郡。”
不管衆人心中究竟是願意還是不願意,方正現在這件事情都已經成為定局。
扶蘇勉勵道:“諸位都是我大秦有作為的年輕人,朕知道你們都懷有一腔熱皿和抱負,想要留名青史,隻不過諸位可曾想過一點,為何史冊之上要給你們留名?
如果隻是區區倭郡這等小地,你們都無法治理下去,又何談治理大秦偌大的一個皇朝?想要留名青史,那就拿出你們的本事來,叫朕好生看看。”
皇帝的目光在所有年輕人臉上掃視而過:“你們現在所知道的吏部尚書法正大人,朕還沒有啟用他的時候,他是被匈奴人從中原路走的,朕就是看到他的本事和才能,這才一路提升,最後成為我大秦的吏部尚書。
說這個,就是想要告訴你們,我大秦的天下,一直都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從不會被框框條條所束縛,朕想看到的是一個繁華的大秦盛世;朕希望看到舉國努力,創造出來一個輝煌無比的皇朝,等到千百年以後,人們都讀到史書的時候,會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來,會對我們這個時代無比神往!”
皇帝的語調變得高亢激昂,像是在吟誦最為神聖的史詩:“朕希望,不僅僅隻有大秦皇帝赢扶蘇的名字被後人記住,朕希望我們這個時代所有有識之士,所有俊傑之才,所有忠勇之人、所有豪傑義士都可以被人記住,都可以流傳百世千古,但你們若是奮力效命,在這個璀璨的時代發光發熱,又怎麼能留名千古?”
所有人的熱皿已經被點燃,古往今來,有誰不想留名千古的?甚至于很多人想留名千古做不到,都動了歪腦子,想出來遺臭萬年這樣的事情。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
不管是粗話還是文雅的話,誰都無法掩飾住内心想要青史留名的亢奮想法。
皇帝凝視大秦這些年輕的官員,想到了所謂的鹿鳴宴,可大秦不用這麼文雅的說法,大秦要的是吞并寰宇,稱尊天下的雄心壯志。
最為皇帝,如果都開始掩飾自己内心的雄心壯志,那朝臣麼有會如何?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皇帝有雄心壯志,就會帶動整個國家機器的瘋狂運轉!
宴會到了這裡,皇帝想要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萬喜良重新回到了座位上,直到這時候,他才察覺到自己後背的官服已經被汗水浸透。
方才那些舉動,也就足夠他在青史上留名,便是平日裡一些看不起自己的同僚,隻怕也不敢在對自己不敬了吧。
宴會主要的目的已經達到,歌舞卻不是靡靡之音,而是軍中武術。
一個百人隊的大秦禁軍身披重甲,手提戰矛戰刀在演練軍武,雄壯的軍樂響了起來,人人振奮,抖擻精神,恨不得現在就上陣去為皇帝搏殺謀劃時局。
扶蘇非常滿意的看着這些須發皆張的年輕人,他現在已經是一個中年皇帝,正處在人生所有的最巅峰時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多理念要執行下去。
一個人不能永生,但是隻要他的思想能有人繼承下去,這就是另類的永生。
扶蘇就希望自己的治國理念能執行下去,六部制度和内閣制度,可以說是最為先進的制度。
扶蘇能在大秦建立起來這種制度,最重要的還是得益于眼前的亂世,如果他是按部就班的繼承大秦的三公九卿制度,想要在這個上邊做出改革,幾乎是不可能的。隻有在亂世之中,所有的規則和法度全部都被打亂重組,再加上扶蘇有召喚系統在身上,才可以把這些執政理念執行下去。
如果沒有召喚系統,想要推行六部制度,隻怕難于上青天,任何一個時代在怎麼聰明的人,都會有這個時代的局限性。
宴會結束以後,正好中秋到了,武則天給皇帝生下一個兒子。
扶蘇給這個孩子取名為赢鼎,同樣這個孩子的思維高的吓人,武力:91,統帥:96,政治:102,智力:93!
絕對是華麗到了牛叉的四維,取名為赢鼎,也算是扶蘇對于這個孩兒有很高的期待了。
皇帝下诏直接晉升武媚娘為武貴妃,各種評級全部都提升到貴妃的待遇,比至于妃,也要高上一頭。
武貴妃生下男兒,像是觸動了整個朝廷大臣們神經一般,有人開始瘋狂的上奏皇帝,重新開始商議立下儲君的事情。
皇帝以衆多皇子還在年幼,朕春秋鼎盛,裡皇儲乃是國本為由,直接拒絕了這些大臣,有幾個跳的非常厲害的言官,也被皇帝貶到了倭郡去開荒,一下子朝廷上下又算是安穩了下來。
扶蘇處理完了政務,揉了一下有些微微發漲的腦袋,直接進入到了系統中:“來吧,給朕說說赢鼎孩子爆表的人物名單,現在報上來。
“叮咚,赢鼎四維中政治屬性達到了102點,已經造成爆表,現在就為宿主提供報表名單!”
“第一人!南宋名将吳玠,當前植入身份為趙國武将,四維如下,武力:100,統帥:98,政治:85,智力:78!”
“乖乖,你說的這個吳玠,朕怎麼都沒有聽說過,卻又如此高的四維?”扶蘇非常好奇的問道,這人确實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
“吳玠在南宋初年,曾經打敗過金兀術,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史書上曾經将吳玠與孫武、吳起等人并列過,給出這樣的四維,并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