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拾的耳房一塵不染,小小的炭爐子上,藥罐的壺嘴冒出一縷白氣,蓋子不時溢出藥汁。
宋誠坐在爐子不遠處,不時起身擦拭溢出的藥汁,不知想起什麼,一臉沉思之色。
他不是原來的宋誠,有些習慣肯定不一樣,可宋傑沒有疑心,以為兒子從戰場回來,又立下大功,不再是以前一味玩鬧的少年,變得成熟穩重很正常,依然一如既往地待他。宋誠心裡清楚,無論他變成什麼樣,宋傑都會認他這個的兒子。
最近父子沖突,成為京城上至勳貴下至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人人看笑話,就等着父子決裂呢。宋傑怎麼會不明白父親的心思,不過是跟現代那些希望女兒嫁有錢人的現實父母一樣的想法罷了。
原是他不了解這個時代的國情,才會忽視門第之見,如果他事先了解,肯定會有更好的處理方法,不會把事情鬧成這樣。
父親希望西甯侯府更好地傳承,這沒什麼錯,以後爵位還是要傳給他的。因而,他對宋傑的過激行為并沒有怨怼之心,反而有些内疚,幸虧老爹沒高皿壓心髒病,要不然一命嗚呼,自己得内疚一輩子。
把藥煎好,宋誠讓小厮端着,來到宋傑卧室門口,頭朝裡探了探,房裡安靜得很。讓小厮把藥端好,自己随時做好跑路的準備,他才朗聲道:“娘,藥煎好了,送進來嗎?”
裡頭一點聲音也無。
宋誠不知母親跟父親鬧别扭,還以為母親沒有在裡面,父親睡了,于是蹑手蹑腳走了進來,轉過屏風,猛然見母親别過臉坐在床沿,父親坐在床上連連作揖,他吓了一跳,趕緊縮回頭。但宋傑眼尖,還是瞧見了,老臉挂不住,一聲暴喝:“你小子欠揍是吧?”
宋誠示意小厮把藥交給門口侍候的丫環,一溜煙跑了。
“這小子越來越不像話了,都是你慣的。”宋傑氣呼呼說着,把剛才說漏那一段忽略過去了。
一說到兒子,呂氏立即把先前的不快忘了,上趕着為兒子說話,丫環端藥進來,宋傑把藥喝了。
到了晚上,呂氏派人叫宋誠過來,宋傑端起父親架子,一臉威嚴道:“這樁婚事是皇上賜婚,自是不可能退了,西甯侯府斷斷沒有退婚之事。你安心出征,我和你娘為你籌備親事,待你得勝歸來,便為你娶了蘇氏。”
呂氏溫聲道:“蘇氏父子在京城沒有親眷,讓他們父女搬到府中住吧,也好有個照應。”
這就是點頭了。宋誠心裡感動,道:“兒子胡鬧,讓爹娘費心了。”
“你這小子就從沒讓老子省心過……”宋傑開起憶苦大會,從宋誠哇哇墜地開始數落起,一說就沒完。
宋誠老實聽着,屋子裡漸漸有些父慈子孝的模樣。
對搬到西甯侯府的建議,蘇墨軒婉拒了,為此他特地過府拜見。宋傑不待見他,卻沒有失了禮數,在花廳見他,茶水點心一樣不缺,見他婉拒,也沒有堅持。
蘇沐語回西甯侯府辭行,說要去醫館住,以便在父親膝下盡孝。呂氏很喜歡這個沒有心機的姑娘,拉着她的手說了好一會兒話,叮囑她,醫館裡短了什麼派人來取,又把府裡的侍衛隊長叫來,着他派人去醫館,要是有人鬧事,不要手軟。
蘇沐語自和宋誠定情,又攤上宋傑反對之事,一下子長大很多,不再是一個粗線條的姑娘,而是一切以宋誠為先,這些天心疼宋誠被老爹追殺,現在又擔心他出征危險,見呂氏這麼說,她道:“夫人好心,撥護衛保護我父女,隻是怕會驚擾病人,不如待有事派人過來求助的好。醫館裡新招一批學生,也有三四十人,真遇上事,也能抵擋一陣子。”
現在誰不知道這是宋誠老丈人的産業?徐賢現在還在府中養傷呢,兩隻手連接過丫環遞來的毛巾都不成;連續三天,錦延十餘裡的運糧車讓人歎為觀止,這些在在說明,這家名叫蘇氏醫館的萬萬動不得。
自從勳貴事件後,以前偶爾曾來打秋風的地痞流氓消失無蹤,醫館平靜得很。隻是來看病的勳貴不太多。
宋誠這會兒就在醫館裡,和蘇墨軒對坐說話:“現階段賺多少銀子不重要,把學生培養起來才是第一要務。招募大夫的告示已經派人張貼各州縣,許以豐厚的工錢,隻怕一兩年内都有大夫前來應聘。若我們把醫館的名頭做起來,京中也有名醫來投。
我們以帶下科和兒科為主,其他科兼顧。我本來想帶沐語出征,想了再想,還是覺得她留下跟盛太醫學習更好。
醫館有什麼事,讓沐語去找家母。以家父的脾氣,醫館真的做起來了,他定會接受沐語,以沐語為傲。”
宋誠太了解父親了,那就是一個好面子的,堅決不接受這門親事,是為面子,鬧着要他尚重慶公主,也是為面子。可憐重慶公主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卻被臆想了一回。
他說一句,蘇墨軒答應一句,道:“你放心,為沐語以後過門日子好過一些,我就是拼了這條老命,也得把醫館做起來,成為名滿京城,讓人一提起就翹大拇指的所在。”
宋誠道:“我跟皇上提出,從下月開始,每十天從太醫院派一位太醫過來坐診,皇上已經答應了。具體要怎麼安排,你和徐院正商量。這件事你好好宣傳,務必傳得人盡皆知,最好提前讓百姓知道接下來坐診的是誰。來坐診的太醫,一定要封一個大大的紅包,讓人感受到在我們這裡坐診倍有面子。這些事要怎麼操作,你和沐語細細商量。”
蘇墨軒微微一驚:“太醫肯過來嗎?”
宋誠微微一笑:“皇上特地宣徐院正進宮說這件事,他當着小婿的面應承了。”
“你放心,我務必把來坐診的太醫捧得高高的。”蘇墨軒激動不已,若能請動太醫,他于醫術一道有疑難之處,也好順便請教。
太醫院彙聚全國最頂尖的大夫,這些人或因在某些方面醫術出衆,地方官舉薦到京,或是朝廷發文征召大夫入太醫院時,自己應召,無論哪一種,都必須經過非常嚴格的考核,醫術是有保證的。
能請動太醫坐診的,滿京城唯有蘇氏醫館,若這樣還不能在杏林中脫穎而出,豈不是他無能?
蘇墨軒看到大展鴻圖的機會,雙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