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是否要主動出兵讨伐黃巾軍,郡中官吏都有些猶豫。
陳旭催促了幾次,都被橋瑁糊弄過去。最後,他隻能悶悶不樂地回到軍營。
又過了半個月,東阿傳來急報,橋瑁看完之後,不敢怠慢,召集郡中文武官員前來議事。
陳旭剛一進到郡守府,就見橋瑁急忙上前,一把拉住陳旭的手,滿臉懊悔地說道:“悔不聽文昭之言,卻不想黃巾軍果真再起,再次攻打縣城,聲勢浩大。”
說完話,橋瑁就把手上的急報拿給陳旭看。陳旭看完以後,沉默不語。
數日前,東阿的縣丞王度反叛,帶領城中很多流民頭抹黃巾,高呼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搶奪完倉庫中的财物以後,将縣中倉庫燒毀。
縣令心中懼怕,棄城而逃,縣中軍心大亂,小吏、百姓不敢留在城中,背負着各家老幼東奔渠丘山。
話說東阿有一人,姓程名昱,字仲德,身長八尺三寸,美須長髯。此人本名立,因夢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為昱。
其人性格剛戾,足智多謀,膽大過人,乃世之奇才,早已聞名州郡,就連陳宮與其相比也相形見绌。
但是因為他自身的性格緣故,經常得罪人,雖然名聲很大,很多人也不願與他交往。所以雖然四十有三,仍舊未曾出仕,呆在家中徒耗光陰,心中一直遺憾不已。
程昱見到縣丞王度反叛,覺得這是一個天賜良機,若是能夠在這個時候立些功勞,再憑借他的名聲,日後想要出仕将不在話下。
程昱派人前去偵查王度,發現王度得到一座空城卻沒有足夠兵力守城,就帶領叛軍出城西五六裡止屯。
于是,程昱就對縣中大姓薛房等人說:“現在王度等人得城郭不能居,其勢可知。此不過欲虜掠财物,非有堅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還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還求令,共堅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薛房等人深以為然,奈何吏民懼怕,不肯從,并且說道:“賊人在西邊,我們隻能逃到東邊才能躲避賊人。賊人若是為了錢财,就不會前來攻打我們,這樣我們就能保全性命。”
程昱見狀,就對薛房等人說:“這些愚民難成大事,不要再跟他們商量。”
于是,程昱秘密派遣數騎,在東山上舉起王度的大旗,并且讓薛房等人看見,而後大聲呼喊“賊已至”。
百姓們真的以為王度等人打了過來,慌亂之中,隻得跟随薛房等人往西邊跑去。衆人路過縣城,見城中沒有賊人,于是都躲到了城中。
官吏與百姓,覺得自己等人跑到東邊,王度還緊追不舍,生怕王度攻城,自身性命不保,就求見縣令,要求與他一起防守縣城。
王度見衆人又回到縣中,大怒,就率衆前來攻城,官吏與百姓奮死守城,王度久攻不下,就退兵,想要離開。
卻不想程昱帶領縣中官吏與百姓,打開城門追殺王度。猝不及防之下,王度等人敗走,東阿由此才得保全。
沉默良久,陳旭微微一歎,他沒想到小小的東郡居然卧虎藏龍,三國時期最頂尖的兩個謀士,程昱、陳宮都出生這裡。
橋瑁見陳旭久久不語,不由出聲說道:“王度那厮敗走以後,居然進到山中投奔王延,請求他發兵攻打東阿,殺掉程昱。”
“卻不想王延認為,王度打着黃巾軍的旗幟,反叛朝廷,為禍鄉裡,不但不收留他,反而将其斬首示衆。”
“王延收編了王度帶來的潰兵以後,又招募了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民,見自家糧草所剩無幾,就順勢起兵,進犯東阿。如今東阿危急,不知文昭可有退兵良策?”
話畢,橋瑁滿臉期盼地看着陳旭。
聽完橋瑁的話,陳旭才覺得心中的疑惑盡去。
他以前一直對黃巾軍不大喜歡,是因為後世聽過很多黃巾軍的惡行,說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起義之後,大漢的百姓們生存更加困難。
但是他在這個時代,看到的黃巾軍,他們對于豪強、士族毫不留情,但是對于平民百姓卻秋毫不犯,若是有多餘的糧食,甚至還會接濟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
後世的傳聞不見得就是真實的,黃巾起義以後,不知道有多少野心家,他們打着黃巾軍的旗幟,四處為惡,敗壞黃巾軍名聲。
而王度,正是其中一例。
王延并非庸才,深知民心的重要性,所以從來不去禍害百姓。就連蔔己戰死之時,有手下提議進兵攻打陳家村,屠村洩憤,也被他否決了。
橋瑁既然詢問,陳旭也不敢怠慢,思量半晌,說道:“為今之計,橋公可征召濮陽豪強、富戶家中私兵守城,而後盡起郡中士卒,前去支援東阿。”
聞言,橋瑁一愣,臉上露出狐疑之色。
前番幾場戰争下來,官兵雖說大獲全勝,但是也損失不少,如今郡中士卒隻有三千餘人。相反,王延收編王度的潰兵,以及招攏流民以後,實力大增,現在已經有七千餘人。
“黃巾軍戰力不凡,如今兵力更是數倍于我,就算盡起郡中官兵,恐怕也無法破賊啊。”
雖然相信陳旭的統兵才能,橋瑁還是有些遲疑,其餘郡中官吏亦是這樣想法。
陳旭也不生氣,耐心解釋道:“此一時,彼一時也!以某觀之,如今進兵,黃巾軍有五敗。”
“黃巾軍前番來襲,正是豫州黃巾大破官兵之後,再加上蔔己未死,黃巾軍上下一緻,因此才有如此戰鬥力。”
“反觀今日,黃巾雖衆,其勢已衰。皇甫将軍在豫州大破黃巾軍的消息,想必現在已經傳遍大漢,黃巾軍若是知曉,心中必然膽寒。未戰先怯,此為黃巾軍一敗也!”
“王延黃巾雖然兩倍于我,卻魚龍混紮,既有王度潰兵,又有新招收的流民。短期之内,必定無法做到上下一心,誠為烏合之衆,此為黃巾軍二敗也!”
“蔔己身死,黃巾内亂,黃巾頭領死傷無數,黃巾軍必定人心惶惶,将令難以通達,乃兵家大忌,此為黃巾軍三敗也!”
“東阿程仲德,世之奇才,一人可抵千軍。更兼東阿軍民剛剛打退王度叛軍,士氣大振,急切之間,王延休想攻破東阿。久攻不下,其勢必衰,此為黃巾軍四敗也!”
“我軍連戰連勝,士氣高漲,作戰之時将士們必定用命;反觀黃巾軍,屢戰屢敗,軍無戰心,此為黃巾軍五敗也!”
陳旭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郡中官吏一個個聽得信心滿滿,也不過多思考有些牽強的‘黃巾軍五敗論’,全都拍案叫好。
橋瑁被陳旭的自信感染,亦是說道:“既然文昭有信心破敵,我等又怎會畏畏縮縮,出言阻攔?”
“隻願文昭再破黃巾,又立奇功,待平定黃巾以後,我必定上表向朝廷為文昭請功。”
陳旭連忙作揖行禮,大聲說道:“如此,旭先行謝過橋公。”
且不說在郡守府,陳旭信心滿滿地說可以擊敗黃巾,之後就去校場點兵,宣布出征事宜。
幾場戰争下來,曾經的新兵,早已不再畏懼戰争。雖然有很多袍澤戰死,但他們死得其所,至少自己家人的生活改善很多。
戰利品的私有化,加上主将慷慨,從不貪污、克扣士卒戰利品,使得這些郡中士卒甚至願意再次爆發戰争。
畢竟,起碼在軍中,他們不會像以前一樣,勞累終日卻不得溫飽,現在隻要奮勇殺敵,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黃巾軍兩倍于官兵又如何?以前的戰争中,陳旭的料敵先機,卓越的指揮才能,早已使得郡中士卒對他有着盲目的崇拜。
一時間,所有人都開始摩拳擦掌。
看到士卒們的表現,郡中官吏對于這次主動讨伐黃巾軍,更是不再猶豫,紛紛全力支持陳旭。
相比起士卒們的磨拳搽掌,以及郡中官吏的支持,其實陳旭心中卻有些七上八下。
張角未死,黃巾軍的信仰就不會崩潰。有信仰的黃巾軍,絕對非常可怕。
但是,經過陳宮提醒,陳旭知道自己沒有退路,為了撇清與黃巾軍的關系,唯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