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 166章 眼鏡
衆人都心知肚明這王嬌嬌回去指定……
以丞相這麼多年兢兢業業他又怎麼可能會容忍一個驕縱的孫女,何況還不是親生的豈容她破壞丞相府百年基業。
出了這個小插曲所有人對蘇沐瑤,那可謂是恭敬無比。
他們可不傻别看眼前的小奶團子年紀尚小可,可這本事卻大着嘞,這一幫人可真說不過她。
怪不得能得皇後娘娘青睐,原來還是個有本事的。
“今日邀請大家來除了賞花以外,這過幾日就是太後的生辰,本宮身為六宮之主自然要好好操辦一番不知各位可有何見解。”
也就是現在所有人才知道,原來過幾日就是太後的生辰。
畢竟太後吃齋念佛省儉慣了,基本上是幾年才過一次壽辰,他們哪裡還記得?
太後雖不理後宮瑣事整日吃齋念佛,可他們都知道,這位太後可是正兒八經的厲害人物。
所有人還在七嘴八舌讨論着往年壽宴是如何辦的?今年應該也如往年一樣等等。
就在這時外面太監來報“太後娘娘駕到”。
所有人連忙整理好衣裙連忙向着門外走去。
蘇沐瑤自然也跟在人群中,等見到了太後娘娘才發現這光這長相就像個慈祥老太太般和藹可親。
蘇沐瑤上一世那可是甄嬛傳七級翻譯小能手,又怎能不知道這位太後看着慈祥。
那是因為沒有觸及到人家的逆鱗,再說能成為整個後宮勝出的那位,又怎能會是表面看着如此簡單。
“你們都随意,哀家不過是來瞧瞧熱鬧,你們可莫要因為哀家的到來擾了而等的興緻”。
太後話音剛落,皇後連忙去扶太後。
“母後哪裡的話,兒媳和衆人高興都來不及又怎能是打擾了興緻?
剛正商量着母後過些時日壽宴該如何辦呢?”
說着就把太後扶到了主座上。
太後打眼就瞧見了這人群中粉雕玉琢的奶團子。
擡手虛指了一下蘇沐瑤“你是誰家的?哀家倒是第一次瞧見,這長的倒是粉雕玉琢的,上前讓哀家仔細瞧瞧。
皇後連忙回道“母後,這是皇上最近新封的長安郡主”。
蘇沐瑤也連忙上前行禮“臣女蘇沐瑤拜見太後娘娘,太後娘娘萬福金安。”
“快起吧,上前來哀家仔細瞧瞧”
蘇沐瑤起來連忙走到了太後跟前。
“這長的真是可愛,前些時日那一畝幾千斤的農作物就是出自你手”。
“回太後娘娘的話,不過是機緣巧合得了些高産糧食的種子并不是傳言那般。”
太後自然也明白這小奶團的意思,前段時間先是有高産的種子,後能夠人工降雨。
這民間基本上把小郡主奉為了仙女,原本以為會是個傲慢的,如今看來倒是個知進退的。
“你能有如此奇遇本身也是你的福氣,心性還如此之好倒是個不錯的。”
蘇沐瑤想到太後的老花眼,心中也在盤算着該如何去說把這份禮物給送出去。
一旁的皇後倒是一直在誇着蘇沐瑤“母後,您不知這小丫頭别看年紀小小那本事可大的呢。
您瞧瞧這送來的電動車如何?臣妾剛要讓人給您送過去,您就來了。”
太後早就知道這個叫電動車的東西,畢竟之前太子帶着皇後在宮中溜達,老遠就瞅見了隻是對這東西不甚感興趣。
上了年紀本就不愛動,雖然剛開始看,也稀奇的不得了。
蘇沐瑤則是上前對着太後行了一禮後才開口道:“太後娘娘太子前段時間找到臣女,囑咐臣女想想辦法做一個能讓太後娘娘看得清楚的東西。”
太後聽聞此言也甚是驚訝,“太子倒是有心了,這去鎮守邊境居然還惦記着哀家是個好。”
皇後在一旁也沒有想過蘇沐瑤居然會為自家兒子說話。
要知道整個後宮誰人不知太後并不喜太子,也并不是因為太子本身的緣故,隻是因為覺得太子太年幼。
誰人不知早在前幾代就有挾小太子以令諸侯。
畢竟皇帝一旦倒下,太子又年幼到時候朝政不穩。
也正是因此當得知太子要去邊境時,太後才沒有阻止,在她看來一個國家的儲君若是沒有經曆過皿雨又怎能坐得上那高位!
皇後當然知道蘇沐瑤既然已經說出口了,那定然是已經做出來的。
這小奶團子可是有本事的很,即便是天上不下雨,她都能整出雨來,再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感覺也習以為常了。
“哀家倒是好奇,你說的東西拿出來給哀家瞧瞧”。
蘇沐瑤點頭“是”,就開始把帶過來的木箱子拿了出來。
“太後娘娘恕臣女無禮,這個還需要再測試一下才能十分準确所以還請您勞駕配合。”
太後還以為是什麼事呢擺擺手“你盡管試”。
蘇沐瑤把儀器拿出來接下來一系列的動作,讓底下的這些人看的抓耳撓腮。
他們既好奇結果是如何,也好奇這奶團子手裡拿的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是從哪裡得來的?
等到一系列測試完成,蘇沐瑤也拿出了适合太後的眼鏡。
太後拿到手裡仔細看着,隻見像是兩個小架子撐着兩小片琉璃。
光這個做工就十分的小巧,這兩片琉璃一看就是無價之寶,至少在大王朝内還不曾有過如此透明的琉璃。
“太後娘娘臣女給您帶上”。
蘇沐遙見太後點頭,這才大着膽子上前給太後把眼鏡戴了上去。
一戴上,太後隻感覺透過這個透明琉璃望出去那簡直是清晰無比。
“好好好,你有心了。”
隻是說的這句話,後面卻帶了一點哽咽的尾音。
想她早年陪着先皇打江山,無人知道的是,那些堆成山的奏折,有一多半都是她批閱而出。
随着日以繼夜的批奏折眼睛也硬生生的熬壞了。
現在那些書籍她都得把書放到眼睛上,才能瞅得見上面的一星半點的字迹。
原本想着也就這樣了,不曾想居然有一天能讓她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