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05章 談定合夥創業的方式
“我想做外語培訓項目,特别是出國口語日常交際訓練這一塊,因為我一個人精力有限,所以想招募合夥人。”
蘇染問她們:“如果我提供培訓場地,我負責招生,隻要你們來授課,收入五五分,你們願不願意參加?”
“比如學生交學費一百元,我拿五十,剩下的五十以參加培訓的老師人數均分,如果五個老師授課,一人分十元。”
這種創業合夥方式很新鮮。
不過能不能掙到大錢,大家有疑慮。
紀谷雨率先說:“蘇染,我們陽市的工資水平不高,願意出一百塊錢參加外語培訓的人很少吧?”
她怕掙不到錢白忙活。
蘇染道:“這種收費确實不是很多人支付得起,前期可能學生不多,不過,如果你們擔心生源少,收入不穩定,我也可以給你們以開工資的方式合作。”
“哪怕隻有三五個學生來聽課,我也能給授課老師每個月發二百元固定工資,年底額外還有年終獎金,這種合作方式,我們可以簽定兩年的合作協議,保證你們的勞動報酬。”
話落,每個人心裡立即計算起來。
如果一個月有二百的額外收入,一年就有二千四百的增收。
比他們現在的工資都高不少啊。
五年内就能買得起國産汽車了。
“這麼簡單嗎?”沐曉曉最心動,還有一絲顧慮:“需要多少上課時間?會不會影響我們白天的正常工作?”
其他人也說:“我們已經有正式的工作,怕兼職抽不出時間。”
“既然是兼職工作,自然是在你們有空的時候安排,我們的目标學生也是有工作和的人群,配合他們的下班時間上課就可以,比如周一到周六都是晚上7-8點授課,周天一整天授課,你們能抽出時間嗎?”
蘇染又補充說:“如果你們六個人都參加,周一到周六每人抽一天晚上來上課,周天安排六節課,一人上一節課,這樣,每個人一周隻要上兩節課,一個月八節課,誰有事可以内部調課代課。”
一個月上八節課就能得到兩三百塊錢讓他們更加心動了。
“蘇染,我願意參加。”周甯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紀谷雨也說:“我也能抽出時間。”
其他四人也道有時間。
“好,那我過兩天和你們簽合作協議。”蘇染确定道。
“這期間你們要是有什麼疑問盡可以問我,如果想推薦朋友參加的也可以介紹給我。”
“如果授課老師多了,每個人的工資還是不變嗎?”沐曉曉擔心蘇染付不起這麼多工資。
“如果老師多,我們每晚就開設兩節課。”
蘇染又自信道:“我以後的事業還會涉及投資領域,歡迎你們介紹各種優秀人才給我,如果以後你們還想參與更多掙錢的項目,我也是歡迎的。”
這一條發家緻富的道路需要一批有知識有能力有人脈的人加入,蘇染決定提前布局。
“好,那我回去問一問我朋友要不要加入。”江美雲道。
她老公也精通外語,要是他也多一份兼職收入,家裡一年增加近五千元收入,很可觀。
其他個人心裡也有了不少推薦對象。
“蘇染,到時候上課場地還在你店鋪嗎?”周甯擔心道:“到時候你們店裡賣書,又上英語培訓,會不會影響上課效果?”
“前期上課場地在店裡,也能起到廣告宣傳作用,後期我會考慮換一個更大的場所。”
蘇染頓了頓,問她:“這次招商局和建設局規劃開發的區域是給投資商地辦廠,開發商業街的,如果我也想買,可以以一樣的價格買地皮嗎?”
“這個……我不知道啊。”周甯驚訝:“你居然想買地皮了?”
其他人臉上也是一副想都不敢想的表情。
買地,那得有多少錢啊?
他們自然不知蘇染也想趁這次招商局的招商引資機會以便宜的價格購買幾塊地皮。
蘇染提前看過資料,招商引資政策寫着,投資商買地開發建設,一畝地的價格才一萬元。
她就恨錢少,不然老城區改造商業街的地,她都想買下來。
“既然招商局招商引資開發陽市,我也想為陽市出一份力,如果我帶頭買地皮,也許投資商也跟着買。”蘇染說得十分為陽市大局着想。
“那我今天幫你問一問顧局長。”周甯熱心地主動請纓。
“好,那麻煩你了,最好在招商局開會的時候幫我提一提這個想法,這樣征求大家的意見,也許更合适。”
蘇染雖然也可以直接找顧準問,但是這買地皮涉及公務項目,她不想在程序上被認為走關系,免得以後惹麻煩。
如果有周甯幫忙問,會方便很多。
“好的,早上八點我要回單位開會,開會的時候,我幫你問一問。”周甯爽快應下。
“好,謝謝。”
話題點到為止,蘇染起身。
“你們吃過早餐了嗎?我還沒有吃,我先去取餐了。”
陳永波說:“我們都吃過了一頓,不過廚師說晚一點會提供粵式早餐,我們都想品嘗品嘗。”
話落,餐廳經理走過來,笑着提醒:
“各位翻譯員,粵式早餐做好了,你們過來取餐吧。”
又對蘇染特意感謝:“蘇翻譯,你昨天教我們做的粵式燒臘讓港城商人贊不絕口,地道正宗,我代表餐廳全體成員謝謝你啊。”
蘇染微微一笑:“不用謝,現在我也是為陽市大局服務。”
如此,在衆人心目中,蘇染的形象又高大了許多,更堅定了和她搞事業的信心。
人品好,值得追随。
大家說笑着去取早餐,看到新鮮的粵式早點,稀罕點評起來。
“看起來很精緻啊。”
“看起來很好吃啊。”
“這要是對外出售估計能賣不少錢。”
“……”
等取回來,坐下品嘗,個個又很難評。
“原來南方人的口味和我們北方人區别這麼大。”
“是啊,我們單位有對夫妻南北兩地的,每天為吃米飯還是面條都要大吵一回,幾乎到了要離婚的地步。”
“……”